组合模式 (Composite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二篇

  1. 《设计模式》系列序——写给未来的自己
  2. 工厂方法模式(Factory Method)-创建型模式第一篇
  3. 抽象工厂模式(Abstract Factory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二篇
  4. 单例模式(Singleton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三篇
  5. 建造者模式(Builder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四篇
  6. 原型模式(Prototype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五篇
  7. 装饰者模式 (Decorator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一篇
  8. 组合模式 (Composite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二篇
  9. 适配器模式 (Adapter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三篇
  10. 代理模式 (Proxy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四篇
  11. 桥接模式 (Bridge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五篇

静悄悄中时间飞逝,感叹一句最近TMD真忙真累,好在天生坚强性格阳光,不吹不黑,下面开始讲结构型模式(Structural patterns)的第2篇,Composite Pattern,中文称之为组合或复合模式。

定义:

Composite模式,能够灵活地实现循环、递归、部分-整体类的结构,使外部世界能够以一致的方式处理单体或集合。

解决的问题:

  1. 就像定义中所提及的那样,如何使客户端能够以一致的方式去访问某个单体或者集合,以使结构更加简洁
  2. 如何优雅的表达一个树形结构

怎么去解决(包含叶子Leaf的实现方式):

  1. 通过定义一个接口代表集合与个体所拥有的相同属性与行为,如IComponent
  2. 通过定义一个类Composite,它继承自IComponent,同时通过组合的方式它拥有一个名称为Components的属性,它代表着一个IComponent集合
  3. Composite有能力将一个实现了IComponent接口的对象加入到Components中
  4. 对于Composite的任何请求,都会被重定向到属性Components中的每个个体分别去执行
  5. 通过定义一个类Leaf,它继承自IComponent,代表着不可再分割的个体

举个栗子,在一个树状结构中,树杆、树枝、树叉皆由Composite来表示,而Leaf代表的是末端的每片树叶。

怎么去解决(进一步抽象):

通过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上面的解决方式中,如果有能力分辨一个IComponent是树杆还是树叶,便可以将Composite和Leaf合并为一个类型,于是我们为IComponent引入一个新的属性HasChild,并且给它换一个更贴切的名字INode,如果HasChild为True,则代表它是Composite,反之则代表它是Leaf Continue reading “组合模式 (Composite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二篇”

Visual Studio Code的设计亮点

本文转自网络,原文网址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5303567

Visual Studio Code(VS Code)近年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,成为广大开发者工具库中的必备神器。它作为一个开源项目,也吸引了无数第三方开发者和终端用户,成为顶尖开源项目之一。它在功能上做到了够用,体验上做到了好用,更在拥有海量插件的情况下做到了简洁流畅,实属难能可贵。

我是VS Code用户,同时也为它开发插件,插件市场里的众多Java插件基本都是我们团队的作品,所以我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不少VS Code在工程方面的亮点,下面就来逐一探讨。

简洁而聚焦的产品定位,贯穿始终

你知道VS Code的开发团队人数不多吗?难以相信吧,大家都觉得VS Code无所不能,如此强大的工具那么几个人怎么做得出来。实际上功能丰富是个美好的错觉,因为大部分针对特定编程语言和技术的功能都是第三方插件提供的,VS Code的核心始终非常精简,这很考验产品团队的拿捏能力:做多了,臃肿,人手也不够;做少了,太弱,没人用。他们团队选择了专注于核心功能的开发,为用户提供简洁流畅的体验,并将该思路贯穿在产品开发的每个环节。在我看来,这就是第一个亮点。 Continue reading “Visual Studio Code的设计亮点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