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设计模式》系列序——写给未来的自己

  1. 《设计模式》系列序——写给未来的自己
  2. 工厂方法模式(Factory Method)-创建型模式第一篇
  3. 抽象工厂模式(Abstract Factory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二篇
  4. 单例模式(Singleton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三篇
  5. 建造者模式(Builder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四篇
  6. 原型模式(Prototype Pattern)-创建型模式第五篇
  7. 装饰者模式 (Decorator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一篇
  8. 组合模式 (Composite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二篇
  9. 适配器模式 (Adapter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三篇
  10. 代理模式 (Proxy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四篇
  11. 桥接模式 (Bridge Pattern)-结构型模式第五篇
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
起伏间,已然离开软件行业八月有余,斯余生不知是否仍有机遇重返程序员行列,遂作《设计模式》系列以祭之。

在上世纪的经典设计模式著作《设计模式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》中将设计模式进行了3个层面的划分,它们分别是创建型设计模式(Creational patterns)、结构型设计模式(Structural patterns)和行为型设计模式(Behavioral patterns),在本系列中我也将按照这种方式去划分。至于为什么选择设计模式去纪念过去十年的编程岁月,下面是鄙人一些心得体会,与大家分享:

  • 天下武学,万变不离其宗,宗于何处?大道三千,殊途同归,归于何处?所谓模式,是对过往的继承和沉淀,从而得出的一些规律性经验。软件设计模式,也同样是前贤们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所发现的一些共同的东西,这些是宝贵的经验,这些经验可以用来解决很多看起来似乎很复杂的问题,使系统变得更加健壮、易维护、可扩展。并且有意思的是这些模式不仅仅只体现在软件世界中,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总结与抽象。比如中介者模式,它就像是对现实世界中中介类问题的一个抽象,你需要货,我有货,你不知道我有货,我不知道你需要货,但中介者知道我有货,也知道你需要货,中介者掌握着资源与手段,它从而肩负起你我之间沟通的能力,而你我或许永远也不知道对方。
  • 软件工程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做面向对象思想,从而扩散出很多理论和方法,比如面向对象分析OOA,面向对象设计OOD,面向对象编程OOP,然而在这世间万物中,面向对象又何止仅仅存在于软件世界,面向对象存在于真实世界的每个角落。在面向对象的世界里,万物皆为对象,对象又由二种东西来组成:属性和行为。比如鸟儿有嘴巴,所以可以吃虫,鸟儿就是对象,嘴巴就是属性,吃虫就是行为。而在设计模式的每一个角落,无不充斥着面向对象思想,没有面向对象,就不会产生设计模式。
  • 设计模式+面向对象,是最易学的,也是最难学的。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接触它们也已10年,10年前我说它们就是这样,10年后我还是说它们就是这样,对于我自己来说似乎没有看到自己的成长,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书写这一系列文章,从而发现另一个自己。

下面来列一下本系列的文章大纲,总计约23篇设计模式文章,我应当每月会更新一篇,也就总计需要两年时间,希望在那最终完成时,自己还能保持着这份程序员的热情。

创建型模式,共有五篇。

结构型模式,共有七篇。

行为型模式,共有十一篇。

  • 模版方法模式(Template Method)
  • 策略模式(Strategy Pattern)
  • 状态模式(State Pattern)
  • 观察者模式(Observer Pattern)
  • 职责链模式(Chain of responsibility)
  • 命令模式(Command Pattern)
  • 中介者模式(Mediator Pattern)
  • 备忘录模式(Memento Pattern)
  • 迭代器模式(Iterator Pattern)
  • 解释器模式(Interpreter Pattern)
  • 访问者模式( Visitor Pattern)

3 Replies to “《设计模式》系列序——写给未来的自己”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